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bsports体育 > 新闻动态 > 52年原兵团司令降为军长,3年后本应授少将,毛主席:必须是上将
52年原兵团司令降为军长,3年后本应授少将,毛主席:必须是上将
2025-02-04 21:05    点击次数:129

#创作挑战赛#

瞅着名单上那一个个熟悉的人名,毛主席禁不住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啦,想当初长征时候的那些小伙儿,现在都变成将军喽。”

审查这份名单时,多数人被授予的军衔挺合理,可看到后面,一个名字的出现,使毛主席眉头皱了起来。

“少将对他来说太低了,他得是上将才行!”

军委的工作人员在一旁听到毛主席说话后,赶忙上前查看。

结果呢,就见毛主席的手指向了最下面的那个名字:陈明仁

瞅见这个名字,军委的工作人员立马犯起了嘀咕。

“然而,他终究曾经……”

然而,毛主席打断了他还没说完的话。

“甭管他过去干啥了,咱得按功劳和本事给大伙定军衔,要不那不就跟蒋介石似的,光用亲信,不用有能耐的人了吗?”

听到毛主席的训诫,工作人员赶忙低下头,连连道歉说:“主席您说得对,是我们没考虑周全。”

那,陈明仁到底是谁呢?为啥能让毛主席这么重视他呀?

【满怀壮志,年少从军】

1903年4月7日,陈明仁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陈家岭的一个平常农民家中出生。

在晚清那个黑暗腐朽的年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内忧外患,百姓生活质量极差,多数人连吃饱饭都成了奢望。

出生在农民家庭,日子自然更为艰苦贫困。

然而,尽管陈明仁的童年时光极为艰难,却也让他拥有了一颗坚韧的心。

他明白,穷人若想改变自身命运,读书学知识是唯一的途径。

就这样,打从8、9岁起,周边村子的村民常常能在四周山坡上,瞧见年纪小小的陈明仁独自躺在山间野地的石头上,靠着阳光读着从学堂借来的一些古书。

有时候,大人们会跟他打趣说:“陈家小子这么努力,难道是想考状元呀?可惜现在清朝没了,也就只能做个教书的了!”

虽说这些调侃话听着挺扎耳,但确实有现实方面的预测性。

1920 年,17 岁的陈明仁在从家乡的小学毕业后,以出色的成绩,考进了长沙兑泽中学。

三年后,陈明仁从学校结业,虽说考上了大学,然而家里没钱承担高额学费,于是陈明仁只得回到家乡的白兔潭小学,做了个教书的。

虽说当年村民们的玩笑话成真了,可陈明仁并没灰心。

在长沙读书时,他切实体会到那个年代的动荡不安,时局混乱,军阀相互争斗,政权分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聪明的陈明仁明白,革命的火焰很快就会燃起。

果然,一年后,在孙中山带领下,国共两党进入了首次合作阶段。

先是在广东办了陆军讲武学校,之后又在那儿创立了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革命军在全国各处发放招生简章,想吸引全国的青年英才加入,号召有报国之心的年轻人们,投身到革命队伍当中。

才二十岁出头的陈明仁,面对这一召唤,觉得时机来了,就果断辞掉教书的活儿,跟亲朋好友道别后,独自南下广东,去参加军事学院的招人工作。

陈明仁靠着很棒的身体素质以及出色的文化素养,顺利考上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去学习军事理论。

没多久,黄埔军校开办了,他跟着同学们进入了黄埔一期学员班,和陈赓、杜聿明、蒋先云、徐向前等成了同学。

从这时起,陈明仁正式踏上了自己长达几十年的军旅生涯。

【难得的军事人才】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这话放陈明仁身上正合适。

陈明仁打小就是个性格刚强、态度实在、坚韧不拔的孩子,进了军校后,不论是军事理论的学习,还是平日的战术训练,他的表现都特别出众。

这份努力,很快就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那时的黄埔军校是在国共合作时开办的,然而,野心勃勃的蒋介石却已悄然在意识形态方面搞起了对立。

发现陈明仁是个好苗子后,特意吩咐当时身为军事教官的刘尧宸,要“把他好好培养,日后为党国出力”。

蒋介石并不晓得,刘尧宸那时已然是我党之人了。

于是,刘尧宸把陈明仁引荐给了那时担任政治部教导员的周总理。

那时的周总理,文雅帅气,年轻有为,还很有见识和能力,在黄埔军校里是最受教员欢迎的,陈明仁对他也是极为钦佩。

经过一段时间对陈明仁的考察,周总理认为这个学生有着坚韧的性格、坚定的革命意志以及清晰睿智的头脑,着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周总理不像蒋介石会引诱学生选阵营,他对陈明仁讲,啥时候都得坚守心中的革命信念,要坚韧不拔,如此才能为国家的改变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话,陈明仁记在心里了。

没过多久,陈明仁在战场上把自己的意志展现了出来。

1925年春,黄埔军校的师生们成为革命军的主力,去参与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二次东征。

在东莞的战斗中,陈明仁由于不适应当地水土,发起了高烧。

但他带伤坚持,忍着病痛,英勇地奋战在前线,领着一个排,居然成功逆袭,消灭了陈炯明的一个连,帮革命军赢得一场大胜。

在攻打惠州县城的战斗里,陈明仁从连队挑出几个作战意志顽强、本事过硬的战士,凑成了一支八十多人的敢死队。

身为部队的先锋,扛着梯子爬上城头,在城门楼处和敌军拼死作战,身上有七八处伤,顺利夺下了县城城门,给主力部队的最终获胜创造了条件。

战斗结束,陈明仁发烧到三十九度,浑身是伤,累得不行,得把枪杆当拐杖,才能勉强站住。

瞧见这情景,来指挥作战的蒋介石颇为触动,他把陈明仁叫到全军当中,当着一千多号士兵的面,破例提升其为营长,还下令让全军士兵向他举枪致意。

身为军事部长参与战斗的周总理,见到眼前此景,对自己的这个学生深感自豪。

【不愿同污合流,遭受排挤】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周总理以及众多共产党人士离开了黄埔军校,致使原本相处融洽的同学们逐渐走向了相互对立的方向。

像杜聿明、黄维、范汉杰、胡宗南这些人,早被蒋介石拉拢,他们自然就站到了反动势力那边。

陈明仁不是共产党员,可他不想跟昔日的同学和老师打仗,他一直记着周总理曾经对他的教导。

毕业后,陈明仁去了较为偏远的粤西地区,先后担任过第10师56团团长、第3独立旅旅长、第88师师长等职务。

1930 年,中原大战开启,陈明仁领着第 88 师迅速赶赴华中,给蒋介石提供支援。

在这场战斗里,陈明仁从南边迂回去突袭李宗仁的桂系军团,一下就截断了李宗仁的退路,致使他没法支援北边的冯玉祥与阎锡山,这使得蒋介石得以抽身,从而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陈明仁在中原大战中功勋卓著,很快被调至国民党南京中央。他原以为是要被召回,去北方和军阀打仗,没承想蒋介石却下令让他前往湘赣地区,去执行“围剿”红军的任务。

瞧着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陈明仁心里特不痛快,便借口生病把这命令给应付过去了。

这使得蒋介石很不高兴,进而在国民党内部打压陈明仁。

此后数年,陈明仁再未掌握过兵权。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陈明仁才又在战场上迎来了出彩时刻。

【屡立战功,弃暗投明】

1937 年,全面抗战开始后,陈明仁担任第 2 预备师师长,相继参与了九江保卫战与桂南会战。

在这两场战斗里,陈明仁依据周边地形,把部队藏在曲折的山地中,严重削弱了日军强大的机动性能。将战线延长后,再趁敌人不备,朝其薄弱之处发起进攻,给敌人造成了沉重打击。

在桂南会战里,陈明仁与杜聿明相互配合,于昆仑关和日军第五师团展开了长达十天的激烈战斗。

在一战中歼灭敌人四千多人,当场把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击毙,赢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攻坚战的重大胜果。

然而,即便屡建战功,蒋介石心中对其的猜忌仍未消除。

桂南会战结束,陈明仁遭明升暗降,被调任为第71军副军长,其实兵权被大大削弱了。

1944年,陈明仁跟着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向日军展开反攻作战。

当陈明仁率部过怒江时,他对当下局势加以分析,依据双方兵力安排了包围与分割歼敌的战术,一下就把号称牢不可破的松山要塞给攻克了。

随后攻打龙山时,陈明仁让各师组建敢死队,通过日夜轮流进攻的方式,不断削弱敌人的战斗意志,最后又把龙陵的日军据点拿下了。

这般厉害的军事指挥本领,连协同作战的美、英两国将军都连连称叹。

然而,就算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只要不和反动派为伍,就很可能被其他人“背后捅刀”。

抗战结束没多久,陈明仁被人举报“纵兵抢粮”,蒋介石立马就把他的职务给撤了。

虽说明白这是居心不良之人给自己下的套,可这么些年来,老是被不公平对待的陈明仁,也清楚这里头的实际缘由。

1947 年 6 月,好友程潜悄悄和他取得联系,还带来了昔日恩师周总理托付的话:“只要陈明仁啥时候能想清楚,我们共产党人的大门随时给他开着。”

好些年都过去了,当年的老师还记着自己,陈明仁特别感动。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陈明仁虽在敌营之中,却老是给我军递送国民党的作战规划,为解放事业的最终胜利贡献颇多。

那时候,他好几次想在当地起义,完全投向人民这边。然而当时解放战争的情况还很胶着,并且陈明仁身边还有不少国民党特务盯着他呢。

因此,出于大局以及他自身安全的考量,中央令他暂且不动,等待时机降临。

1949 年 8 月,渡江战役展开后,国民党主力被完全消灭,解放军打到了湖南一带。

此时,正是内外配合把湖南全面解放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任命陈明仁为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让他去广西开展剿匪工作。

1952 年 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被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五军。

中央原本打算让陈明仁去兵团指挥部当参谋长,然而陈明仁自己表示要留在55军继续当军长。

“我是个管兵的,既然中央把部队交给我了,那我就得把他们带好,不然就对不起中央的信任了。”

1955 年,全军授衔仪式前,军委的人鉴于陈明仁的出身,打算给他授少将军衔,然而毛主席依据陈明仁的才能与功绩,亲自对这一安排作出了改动。

这使得陈明仁从少将一下子升为上将,堪称“奇迹”。